为深度挖掘小朱湾文旅价值,剖析发展痛点,为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武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奔赴江夏区小朱湾,开展了一场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为期数日的深入调研与学习,实践团为小朱湾的文旅融合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并在红色教育中汲取了奋进力量。
小朱湾作为江夏区特色乡村聚落,以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独特的民俗文化底蕴,成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样本。然而,在文旅开发进程中,小朱湾也面临着业态单一、品牌影响力不足等挑战。实践团抵达小朱湾后,迅速展开调研工作。

调研团队抵达小朱湾
6月28日,团队抵达了小朱湾,大家漫步于村落小道,感受其宁静氛围。参观了古朴的民居建筑,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了解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传统技艺传承情况,初步感知了小朱湾的文化底蕴。

小朱湾乡村民居建筑
6月29日,我们深入探访了小朱湾的生态景观,如田园风光、池塘水系等。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们进行交流访谈,了解村民们的生活方式,体会乡村生活的质朴与乐趣,同时观察村落生态保护措施及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小朱湾田园风光、池塘水系

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交流访谈
6月30日,我们聚焦小朱湾的生态种植发展,同时对小朱湾的旅游配套设施进行调研,包括民宿、农家乐、休闲娱乐场所等。这里的村民主要以种植各类瓜果蔬菜为生,近年来乡村里发展了很多农家乐,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游玩品尝。

村民种植的葫芦、莲蓬等

农家乐私房菜馆
7月1日,我们对游客和居民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他们对小朱湾旅游发展的反馈和建议,同时采访了一些游客和村民,采访内容主要围绕他们对小朱湾民俗文化旅游的看法、期望以及对景区发展的建议。

实践团进行问卷调查
经过四天的调研,实践团整合资料,于7月2日举办了一场小型成果分享会。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村民认为乡村旅游业带动了经济增长,但也希望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水电等条件,并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游客对小朱湾的自然风光和古建筑满意度较高,但对服务质量、旅游设施和民俗文化活动的丰富度评价较低。
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加大对交通设施的投入,完善停车场、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规范和管理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制定全方位宣传策略,举办特色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提高景区知名度;建立健全居民参与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让居民切实从旅游发展中受益。
在小朱湾景区出口处还立有“村湾是没有围墙的科普馆”的字牌,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不仅对小朱湾乡村落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为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我们期待这些建议能够被采纳和实施,促进小朱湾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完成小朱湾的调研任务后,实践团成员于7月3日前往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进行了深入参观学习,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访革命历史遗迹,重温党的光辉奋斗历程,深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7月4日,社会实践团参观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通过重温八七会议这一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事件,深刻领会了会议所确立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总方针的历史价值。

通过两天的参观学习,实践团成员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洗礼,纷纷表示将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从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中汲取奋进力量,立志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社会实践不仅为小朱湾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也给实践团成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实践团将继续关注小朱湾的发展,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被采纳和实施,促进小朱湾的乡村振兴发展。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传承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与革新勇气,从“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中汲取奋进力量,以实干担当投身民族复兴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