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学与技术
教授说专业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做出总体部署;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教育部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提出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应国家战略的需要,2019年3月,我校申请并获得教育部批准,由信息工程学院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制为4年,专业代码:080907T。
培养目标
智能科学与技术,是以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理论和方法为核心,用计算机和自动机去模拟、延伸、创造和扩展人类和生物的智能,设计和建造具有拟人智能水平的智能系统,并把这类系统应用到科学技术、国民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这门新学科涉及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控制论、生物信息学、数学、人工生命等学科,是一门新的交叉性学科。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并具有坚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从事智能信息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各类大型智能信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及应用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
1.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2.具备将人工智能基本知识用于分析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的能力;
3.具备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实践能力,能根据应用需要,给出人工智能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案。
师资力量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具备雄厚师资力量,职称结构合理且充满活力。有国外留学归来的教师,也有较长的企业工作经历和相应专业证书、具有较丰富的人工智能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
朱福喜教授曾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户自适应的社会标签生成和优化模型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化IPQoS系统模型研究与实现》,主持企业开发项目多项。1993年3月赴美国加州Alpha Omega公司从事项目合作半年,2000年8月访问美国西东(Seton Hall Uni.)大学,从事远程教育和数据挖掘研究一年。发表论文100余篇,编写教材和专著20部。
专业特色
1.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计算机门类,是数学、计算机科学、自动化高度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
2.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全程培养方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涵盖数学、智能程序设计、算法分析、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云计算与商务智能等核心课程;
3.专业建设方案依托于腾讯、华为等知名企业的合作。同时,学院与多家人工智能企业签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计划,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为同学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实践提供了坚实保障。
实习实训场地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实践依托于武汉学院人工智能中应用研究中心,该中心是依托在武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下以研究人工智能应用为主的一个集教学与科研一体的平台,现阶段具体以云计算资源管理平台和人工智能实训管理平台为支撑,以优质的课程资源和项目案例资源为核心,以各类AI智能计算平台为教学实训工具,把课程和实训统一结合,着重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满足人工智能教学与实训的要求。
人工智能应用研究中心
我院学生开发的无人机参赛
我院教师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全国二等奖
我院教师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省赛二等奖
教研科研
信息工程学院有20余位教师具有从事人工智能研究与开发的背景,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近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过包括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EI检索论文30余篇,主编教材多部。
朱福喜教授出版教材《人工智能导论》获得2021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计算机类教学资源一等奖
我院教师指导开发的无人机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朱福喜教授、教师沈俊荣获2023“第五届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优秀教学案例”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