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在422会议室召开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会议。会议由专业负责人陈铁红主持,学院院长郑建生、物联网工程专业论证会成员吴友宇、刘海山、茹宝国、徐亚军五位教授出席会议,物联网工程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会议,并就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展开深入研讨。

陈铁红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强调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会议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和教师们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吴友宇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提出了在课程设置中应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的观点,强调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引入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自动化控制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她认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能够熟练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刘海山则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着重强调了加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他指出,物联网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建设先进的物联网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同时,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在企业中接触到真实的项目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茹宝国提出了关于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他认为,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必须积极探索和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项目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他还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郑建生在听取了各位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后,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对大家积极参与讨论、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出谋划策表示衷心感谢。并指出,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推动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会议,大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达成了共识,明确了修订的方向和重点。他强调,学院将大力支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保障。同时,他要求物联网工程教研室在会后要认真梳理和总结本次会议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尽快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下一学年付诸实施。
各位教师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后期会针对此次会议结果,进一步加深技术重视,大力加强实践与理论结合付诸行动。在会议总结阶段,吴老师凭借深厚的专业积累与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课程大纲展开了细致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吴老师严格参照国标要求,每一处细节都反复斟酌,确保大纲在框架与内容上完全符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