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大坪乡药姑山古瑶村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华古瑶第一村”,这里有历经九百年的千家峒、300万瑶胞的圣山、大量瑶族先民生活遗迹,它不仅是中国古瑶文化传承展示基地、中国传统村落,还是湖北省生态保护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瑶文化之乡、湖北省拍打舞艺术之乡。

古瑶村景区图
在这个暑期,为进一步认识与了解这个具有900年历史的村落,武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调研瑶族文化的实践队成员们动身前往内冲瑶族村,探索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民俗。

团队于内冲瑶族村铜鼓牛角处合影
七月二日,实践队成员们在抵达瑶族村后,首先参观了新落成的古瑶文化陈列馆,馆内大型盘王雕塑引人注目,展示了古瑶文化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陈列馆内分两大展区,共收集了上百件藏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古瑶文化。队员们还从村民口中了解到,内冲瑶族村保存着古井、梯地、石庙、石柱等瑶族历史遗迹,沉淀着瑶族先民的文化气韵。

古瑶文化陈列馆图

馆内瑶族传统服饰和刺绣工艺品图

瑶族迁徙图
七月三日,实践队成员们深入体验了瑶族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他们观看了瑶族拍打舞等传统表演艺术,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瑶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更是瑶族历史文化的生动再现。拍打舞作为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通过节奏明快的拍打动作和富有表现力的舞姿,展现了瑶族人民的活力与热情。队员们被舞蹈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所吸引,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手、跺脚,模仿着舞者的动作,尽管起初动作生疏,但很快便融入了这欢快的氛围中。在与瑶族居民的交流中,队员们还学习了瑶族的语言和礼仪,感受到了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的民风。这些亲身体验让队员们对瑶族文化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地理解,也让他们对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团队成员学习拍打舞图
七月四日,随着夏日的热浪,实践队成员们迎来了在内冲瑶族村最为难忘的一天。清晨,队员们参与了瑶乡的特色活动——瑶家传统手工艺制作,队员们学习了如何编织瑶族特色的竹篮和草鞋,这些看似简单的工艺品,却蕴含着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智慧和技艺。夜幕降临后,瑶望千年广场上灯火辉煌,一场以瑶族的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灯光秀拉开了序幕。通过现代灯光技术,将瑶族的传说故事和历史场景生动地呈现在大家眼前。队员们被如梦如幻的灯光效果深深吸引,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体验了瑶族千年的沧桑巨变。

瑶望千年广场灯光秀图
七月五日,实践队成员们致力于深入了解瑶族文化村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情况。在这一天的调研活动中,他们与景区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同时,为了更广泛地收集信息,队员们设计了一系列问卷调查,旨在从不同角度获取对瑶族文化村的看法和建议。他们热情地邀请游客、当地村民以及景区管理人员参与填写问卷。通过这些问卷调查,实践队成员们获得了游客、当地村民和景区管理人员对瑶族文化村的真实看法和宝贵建议。

团队成员邀请游客填写调查问卷

对瑶族传统节日熟悉度的概率条形图

愿意让子女学习瑶族语言和传统文化的概率分布图
此次“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寻根之旅,更是一次青春的成长洗礼。通过深入瑶乡,队员们触摸到了千年瑶族文化的脉搏——从古朴的拍打舞到精巧的手工艺,从厚重的历史遗迹到现代的灯光秀,每一段体验都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与村民的亲切交流、与游客的真诚对话,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不是静止的守护,而是双向的奔赴——既要扎根乡土,也要拥抱时代。
这段旅程,让年轻学子们收获了远超预期的答案:乡村振兴的密码,藏在瑶绣的一针一线里,藏在拍打舞的铿锵节奏里,更藏在村民对文化自信的坚守里。未来,他们愿做一粒种子,将瑶乡的故事带回校园、播向社会,让更多人听见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的回响。
【中国教育在线】
https://hubei.eol.cn/hubgd/202507/t20250707_2679269.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