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大学时,王正婷并没有想到自己能在三年后成为奖学金获得者。和许多新生一样,她曾经历过迷茫和挫败,但正是这些挑战让她学会了如何调整方向、持续努力,最终实现了学业和能力的双重突破。

大一的挫折:适应期的阵痛
初入校园,她对大学的学习节奏并不适应。高中时依靠严格的时间管理和老师督促,而大学更强调自主学习,这让她的成绩一度不尽如人意。大一上学期的编程基础课程,她甚至只拿到了及格分,这让她倍感压力。
“那时候真的有点怀疑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调整学习方法。”王正婷回忆道。但她没有放任自己消沉,而是开始主动寻求改变。
调整学习方法,找到学习节奏
意识到问题后,王正婷开始向学长学姐请教经验,并主动联系辅导员老师沟通自己的迷茫,梳理自己的盲区。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明白了大学学习不能仅靠死记硬背,更需要理解逻辑和动手实践,于是,她养成了每天课上认真记笔记的习惯,同时,也开始备考一些相关的证书。并加入了学院宣传部门,发展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大二的突破:从课堂到活动竞赛
进入大二后,她的成绩开始稳步提升,数据结构、算法等核心课程均取得了良好成绩。这段经历让她明白,学习不仅需要努力,更需要方法和坚持。她也不再满足于课堂学习,而是开始尝试参与活动竞赛和实践。她竞选成为学院宣传部门的副部长,在导师和学院领导的指导下,和部门同学一起开展多个活动竞赛。尽管初期会遇到难题,但她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同学,最终顺利完成活动。
“竞赛让我体会到了学习之外的乐趣,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王正婷说。这次经历让她更加自信,也让她意识到,真正的成长不仅来自成绩单,更来自实践中的历练。
大三的蜕变:奖学金与未来规划
到了大三,她的综合能力已显著提升。她的专业课成绩稳定在班级前15%,并凭借各种校园活动的奖项,成功获得了奖学金。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王正婷认为,进步的关键在于“不逃避问题,主动寻找解决方案”。
她建议学弟学妹们:尽早适应大学节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多参与实践,竞赛和项目能加速能力提升;保持积极心态,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关键是如何应对。
如今,王正婷正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她计划继续深造或进入计算机行业,用扎实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迎接新的挑战。她的故事证明,只要愿意调整、坚持努力,每个人都能在大学里实现自己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