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梓轩,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华为实验班)2101班,华为2302班朋辈导师。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和特色专业奖学金,获得2023年陈一丹奖教奖学金优秀学生奖。荣获3项国家级奖项,8项A类省级奖项。省级创新训练项目负责人,第一作者软著1篇,EI会议论文一篇《A Novel Model for Temporal Context-Aware Recommendation》。
执着于数学的实践之路,成就无悔青春
从初涉建模的迷茫到坚持数学竞赛的艰辛,向梓轩的数学之旅是从懵懂到笃行的成长轨迹。
回溯到大二的数学建模国赛,那时的他虽然对数学建模心存热爱,但对其复杂性还缺乏足够的理解。他和队友在探讨振荡浮子式波浪能的优化设计时,面对着高难度的微分方程组与复杂的动力学模型,一度焦虑不已。查阅大量文献、反复推导和调整模型,不断优化后才逐步获得了可信的结果。虽然历经艰辛,但这次经历让他真正体会到了建模的深度,也为他日后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在大三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他迎来了新的挑战。这次比赛的课题聚焦商超蔬菜的补货预测与定价优化问题。作为队长,他带领团队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变化,使用ARIMA模型预测每日销售量和批发价格,通过构建优化模型来确定最优补货量与定价策略。为了在品种选择上做出科学决策,他们还基于投影寻踪法,对各类蔬菜品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评估。这次经历让他在数学建模的应用中有了更为系统的认知,也体会到数学在商业领域中的重要性。
随后,他决定挑战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相比以往,这次的题目更加复杂,需要围绕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全球网络进行建模。他带领团队构建了全球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网络模型,识别关键国家和环节,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面对跨学科的难题,他带领团队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和多维度的生态多样性评价,展现了深厚的数学功底和团队协作能力。最终,他们成功撰写并提交了题为《Global Sentinel: Disrupting Illegal Wildlife Trade Networks》的论文,再一次在国际竞赛中证明了他们的实力。
在他的数学之路上,数学竞赛更像是一场伴随青春的长跑。从大二到大四,他坚定地投入数学竞赛的备战,每一场比赛都凝聚了他对数学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
大二刚学完高等数学时,他在老师的鼓励下,带着对竞赛的好奇报名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次参赛的他虽然有些迷茫,但凭借扎实的基础和认真备赛的态度,最终获得了一等奖的佳绩。第二次参赛时,他正处于专业课程学习的高峰期,学业任务繁重。然而,他依然在课余时间抽空备考,将对数学的热爱融入竞赛准备中。凭借上一次的经验,他在比赛中表现得更加沉着冷静,顺利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这次竞赛的成功,更加坚定了他继续深耕数学竞赛的信念。第三次参赛时,他正在备战考研。在考研的系统复习过程中,他对数学知识进行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梳理。这次竞赛不仅是一次能力的展示,更是对自己复习成果的全面检验。
这三次数学竞赛的经历,不仅让他在数学领域不断突破自我,也培养了他应对挑战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探索数据的深处:在推荐系统研究中的创新实践
在计算机领域的科研旅程中,向梓轩潜心探索数据挖掘的深奥知识,如同在书写一首充满挑战的“计学诗篇”。在这条路上,他通过一系列实验与验证,逐步揭示数据与算法之间的微妙联系,并不断思考如何在推荐系统的研究中取得突破。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他承担起项目主持人的职责,成功申请并负责了一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他展示了非凡的领导力与科研思维。
作为项目负责人,他与小组成员密切合作,深入阅读推荐系统的前沿文献,系统地梳理了当前推荐算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着眼于如何提升推荐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以便在丰富的数据环境中实现更优质的推荐效果。通过激烈的头脑风暴和反复试验,小组成员们共同努力,寻找能够优化推荐质量的创新点。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选择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逐步探索和验证推荐系统的潜力。
在实验过程中,他带领团队反复迭代,分析每一轮的实验结果,仔细比较不同模型的表现,并不断调整优化模型的参数,以期达到最佳的推荐效果。在每一轮分析与调整中,他都体现出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敏锐的观察力。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团队的成员在科学探究中不断磨炼自己的科研能力,项目的每个阶段都体现出良好的节奏和协作氛围。
在项目期间,他作为第一作者参与了一场国际会议,正式发表了题为《A Novel Model for Temporal Context-Aware Recommendation》的论文,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时序上下文感知推荐模型。这一模型从用户行为的时间上下文出发,设计出更具适应性的推荐算法,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可。目前,这篇论文已被EI检索,标志着他在数据挖掘领域取得了实质性成果。这次发表不仅为他的学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整个小组的科研努力提供了重要的回馈。
融入集体的广阔天地,收获服务的丰盈自我
向梓轩始终相信,将个人的“小我”融入集体的“大我”之中,能让自己在服务与奉献中获得更深的成长与充实。带着这种信念,他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除了志愿服务,他还担任了华为2302班的朋辈导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和入校新生事务,协助辅导员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在担任朋辈导师的过程中,他不仅是新生们的学业向导,更是生活中的贴心伙伴和精神支持。他用心倾听新生的困惑,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通过这一角色的历练,他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也让他深刻体会到肩负责任的意义。
在暑假期间,他还参与了当地的暑期托管服务活动,以志愿者的身份为社区的孩子们提供学业和课外活动的支持。作为一名暑期托管教师,他细心地解答孩子们的疑问,用耐心和温暖与他们相处。
通过这些学生工作与志愿服务的实践,他深刻体会到“奉献”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不断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他突破了自我禁锢,挖掘了更多潜能,进一步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